鄭州市政設計院怎么樣?如何提高房屋的面積利用率?衡量住宅平面面積的利用率,一般采用平面系數K值作為衡量指標,即
K = (居住面積/建筑面積)*100%
K值愈大,就說明在一定的建筑面積中,居住面積所占比例愈大,按面積分配時,可以解決更多人的居住問題,換句話說,也就更好地發揮了投資效果。相反,輔助面積(即廚房、廁所面積)、交通面積(即走廊、樓梯面積)和結構面積(即墻、柱面積)所占比例也就愈小。但是,K值與建筑設備標準、地區等有密切關系。例如:廚房是獨用還是合用,是否還兼作別用,采用什么燃料與灶具;廁所是獨用還是合用,是否考慮設置洗澡設備或地位;是否設置陽臺、壁樹;根據地區的不同,外墻是否要考慮保溫而加厚墻身等等。這些不同的要求,對區值大小的影響很大。而且,目前對及值在面積計算方面,全國尚缺乏一致的口徑,例如對于外廊、陽臺的面積是不算、全算、還是折算?壁櫥作為輔助面積還是居住面積?等等。因此,我們對于住宅設計方案在比較評定K值時,要作深入細致的分析,不能只看表面的數字。然而在我們進行方案設計時,在既定的建筑標準要求下,仍應注意面積利用率的問題。那么如何在既定的建筑標準下來提高K值呢?
1.深入研究廚房、廁所等輔助用房的使用情況,確定其合理的經濟尺度。妥善考慮樓梯間上下空間的利用和擱板、壁等的設置,解決部分貯藏問題,從而減少必需的貯藏面積。
2.在保證使用的條件下,盡量減少交通面積。
(1)在單元的平面組合設計中,根據各種具體條件,經濟合理地組織公共交通和選擇交通所需的尺度。公共交通面積的大小及其服務居住面積或戶數的多少,對造價有密切的關系。例如,一座樓梯服務戶數過少,樓梯利用率就低,造價就高。但一座樓梯服務戶數多,則走道卻相應增長,如長達五、六開間以上時,對節約造價的意義就不太大,因此一般認為一座樓梯服務五、六個開間較為合適。
(2)各種房間,包括居室及廚房、廁所,盡可能以短向沿外縱墻布置,以爭取加大房間的進深,減少外墻長度和節約公共交通面積。我們試取一個開間的兩種不同布置為例來作一比較,兩者居室、廚房、廁所等使用面積都相同,但主要房間以長向沿外縱墻布置的建筑面積就較主要房間以短向沿外縱墻布置的來得大,前者的平面系數K值,也就比后者的來得小。這充分反映不同布置在交通面積大小上產生不同的結果。
(3)適當采用套間,以穿越廚房或次要居室的方法,使交通面積和室內活動面積重復使用,減少或消除純交通用的戶內走道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