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證公路施工建設的質量,更好的為社會發展服務,在設計過程中,要尊重自然,實現公路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在進行公路的生態設計中,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首先,中央隔帶的生態設計。中央分隔帶位于公路的中間位置,通常情況下是行車接觸最多的地方,在公路運行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能夠有效分割兩個方向的交通,誘導車輛正常行駛路線,有效保障公路運行安全;對公路重要分隔帶進行綠化設計,能夠有效實現車輛運行的安全和舒適性,還能夠有效協調周圍環境和景觀;同時在凈化空氣、降低污染和噪音等方面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
其次,公路路旁景觀設計。公路兩側綠化景觀具有線路長、種植植物量大、動態觀賞以及視覺停留時間短的特點。如果在較為空曠的筆直路段,在缺少參照物的條件下,很容易使駕駛產生一定程度的視覺錯覺,就會感覺車速不是很快,就會有可能超速釀成嚴重交通事故,出現比較大的人員傷亡。因此,在公路沿途的適當范圍內要栽種和設置不同種類的樹木,這樣就可以有效增強速度感覺,具體可以匯總草坪、花卉、灌木以及樹叢等,每隔一段距離進行交換配置。尤其在公路外側車道和匝道的入口內側,要進行通透種植相應的綠化帶,避免遮擋司機或者駕駛員的視線。對于高速公路,封閉網內要栽種一些帶刺的灌木,這樣就可以形成天然的生物圍欄,同時還可以作為第二道天然平道,形成具有很強替代作用的封閉生物。
最后,邊坡生態恢復設計分析
在進行公路邊坡生態恢復過程中,為了保證邊坡的穩定性和強度,傳統的防護處理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同時也破壞了自然生態的多樣性和和諧程度,造成綠化程度不夠明顯。隨著時間的不斷向前推移,混凝土和巖石就會出現老化或者風化的現象,鋼筋也不斷受到腐蝕,人工的護坡效果就會失去原來的效果。植被防護在材料和強度上與污工相比有很大不同,但具有相似的功能。在進行植物防護初期,會比較虛弱,隨著植物的不斷生長,強度也會相應的不斷增加,就會逐漸起到穩定邊坡的作用,同時還會減少對腐蝕影響。植被防護還會能夠恢復被破壞的自然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與此同時,對于高陡邊坡的設計就不太適宜采用植物防護措施。因為在實際的生長和壯大過程中,植物就很難依附于邊坡坡面,隨著時間的延長,局限性就會越明顯。因此,在公路實際的施工建設過程中,邊坡的景觀恢復可以采用污工防護和植物防護相互結合的方法,這樣就可以在保證邊坡穩定的同時,又可以促進植物的快速恢復,起到保證生態環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