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是資本主義國家現代建筑的形成與發展時期。在建筑上已有了成熟的經驗與手法?,F代建筑的思潮已經逐漸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傳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這個時期的特點是建筑與科學緊密結合,建筑技術的進展日新月異,直至今日,建筑結構的變化仍然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建筑創作。
經過了兩次大戰之后,建筑科學技術有很大的發展,特點是把十九世紀以來出現的新材料、新技術加以完善并推廣使用。高層鋼結構的產生推動了高層建筑向越來越高的方向發展,日益增多的電影院、室內體育館、展覽館、飛機庫等大跨度建筑,通過殼體結構、網架結構、索膜結構得以實現。新結構、新材料、新技術推動建筑創新,以難以置信的速度影響著建筑創作。
2結構構思對建筑功能與形式的影響
建筑的功能與形式,必須依附于相應的結構技術,建筑不可能是脫離了結構技術的純藝術創造。依附于結構技術,就不可避免地被結構技術滲透,表現出結構技術的特點。一個成熟的建筑藝術形式,因此也同時是結構的藝術形式。一個成熟的建筑風格,必然是這兩方面以及相應的功能要求的和諧融合,結構構思影響建筑創作已經成了不爭的事實擺在了建筑師的面前。
在建筑創作過程中,結構構思會左右建筑內部空間的塑造,建筑師需要根據建筑內部空間的形式進行結構構思,使結構適應形式,最終完成創作。結構構思作為建筑創作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建筑的外部形體特征。我們可以從建筑形體的不同外部特征入手,分析結構構思在建筑創作這一階段所起到的作用。
結構形式或結構幾何形體的確定,直接影響到建筑的使用功能。除了使用空間的大小、形狀及其組合關系外,諸如建筑的采光、照明、通風、排氣、音響、開啟面、排水等要求,很多時候都與建筑結構形式密切相關,而這些因素卻是我們在進行建筑方案創作時容易忽視的。
結構的合理性是在相對意義上講的,主要受材料力學性能和結構工作性能的制約。在結構構思的最初階段就要注意到,既不能單純地強調結構合理而不顧建筑的使用要求,也不可遷就使用要求而給結構設計和施工帶來大的弊病和麻煩。富于創造性的構思,總是這二者較為完美的結合。